貳、慈濟佛法僧三寶
佛教的信仰,以佛、法、僧「三寶」為依歸。「三寶」,顧名思義為三種稀世珍寶,分別為佛寶、法寶、僧寶。三寶可說是佛教法義的核心與綱領,歸(皈)依三寶成為佛教的入門儀式。「三寶」之說,早期的《阿含經》中,常見「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及「歸依三寶」的記載。
《不空罥索咒經》說:「頂禮常住三寶」[3]。「三寶」依性質的不同可分「化相三寶」、「住持三寶」,及「自性(理體)三寶」。[4]唐代道宣法師《釋門歸敬儀》禮拜儀式規範一書說「化相三寶」、或「別體三寶」:「謂釋迦如來為佛寶也。所說滅諦為法寶也。先智苦盡為僧寶也。」[5]即以釋迦佛為佛寶,以釋迦佛當時所說法為法寶,及以當時跟隨釋迦佛出家的弟子為僧寶的三寶合稱為「化相三寶」,是佛陀教化眾生所呈現的相,亦有稱「最初三寶」。北宋《釋氏要覽》佛教詞彙一書的分類,以大、小乘做分別說「別體三寶」:「初小乘說。丈六金身。是佛寶。四諦十二因緣生空教。是法寶四果緣覺是僧寶。次大乘說。三身如來是佛寶。二空教是法寶。三賢十聖是僧寶。」[6]此外,所謂「住持三寶」:「範金雕木繪塑形像。是佛寶。三藏文句。是法寶。剃髮染衣同一理事。是僧寶。」[7]即佛涅盤後,以佛像為佛寶,以三藏十二部經典為法寶,以出家眾為僧寶。清代《阿彌陀經直解正行》則分三寶為「世間三寶」、「出世間三寶」:
世間三寶者。雕。鑄。塑。畫。名為佛寶。黃卷。赤軸。名為法寶。持戒比邱。和合無諍。名為僧寶。出世間三寶者。性體靈覺。照了諸法。名為佛寶。恒沙性德。皆可執持。名為法寶。性相無二。寂照無違。名為僧寶。此三者。又名最上乘。自性三寶。[8]
所謂「自性三寶」,依唐代《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懺悔第六〉:
1986年,證嚴法師在慈濟委員聯誼會中講解《佛遺教經》提到自性三寶,說道:
我們都具有自性三寶,有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你、我與佛同等,我們都有成佛的可能,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有成佛的本能。因此你們要把經中的比丘,當作是自己自性的三寶-僧(比丘)。[10]
法師認為,《佛遺教經》雖是對出家弟子的開示,但是在家弟子亦要奉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呈現每一人擁有的自性三寶中僧寶,以自性僧之位奉行《佛遺教經》。
[8] 《阿彌陀經直解正行》卍新纂續藏經,第22冊,No. 0434,p923。三寶之分類,另見《盂蘭盆經新疏》分「住持三寶、勝義三寶、大乘別相三寶、一體三寶」,及「名字三寶、觀行三寶、相似三寶、究竟三寶」《盂蘭盆經新疏》卍新纂續藏經,第21冊,No. 0377,p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