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

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法華義疏》:「法華者會一切乘同入一乘,今將明收入之義,故前辨出生,以從一法生一切法,故一切法還歸一法,所以將辨收入前明出生,是故前說出生為收入之序也。」因《無量義經》說實相、一生無量義,一生三乘、無量乘;而《法華經》說三乘、無量乘歸一乘。故先說一生無量,再說無量歸一,先說一生萬法,再說萬法歸一。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1.慈濟第一經──《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1]

        妙法蓮華經》係世尊說法四十二年後所說,此經內容開權顯實,提出唯有一乘道、人皆有佛性,強調人人皆可成佛的特色,與以前世尊所說聲聞、緣覺二乘之道大不相同,為讓聽聞此經者信解,故說此品。隋代吉藏《法華義疏》說:「何人聞經不生隨喜?」即舉執著昔日教說的小乘人不生隨喜。[2]此外,世尊開講此經前,有諸多弟子離座而去,尤顯能聽聞此經隨喜者難得所以功德多也。明代通潤《法華經大窾》亦說:

隨喜者。謂如來滅後。有人偶至法會見人說法。一入耳根。毫無違逆。不生毀訾。隨順於心。能生歡喜。故名隨喜。前八部見鶖子授記。生隨喜心即得授記。地涌菩薩聞如來度生事。亦生隨喜即得囑累。此由如來在世能說之人。色心圓勝。故聞經而易生隨喜。至乎如來滅度後五百歲。道法陵遲。鬪諍堅固。雖有說法之人。易生毀訾。隨喜實難[3]

然此品不只述說在法會中隨順說法者、經教內容生起法喜之功德,尚進一步敘說離開法會後,逢人還要隨分隨力向他人介紹、演說此經,並且還特地提到「隨喜轉教」到「第五十」人的具體數字。《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十大願」:「五者,隨喜功德」,[4]只說「隨喜」未特地提到「轉教」。對於《妙法蓮華經》這種特殊的「隨喜轉教」修行方式,隋代吉藏《法華義疏》解說道:

喜即是自行。轉教謂化他也。是諸人等下明第二人自行化他。[5]

自行隨喜,復又轉教化他七七四十九人之後,第五十人自行隨喜之功德仍是廣大無邊,以此第五十人突顯最初於法會中聞法者隨喜功德尤其多。今慈濟宗以《妙法蓮華經》為依循的佛典以《妙法蓮華經》為精神,力行法華經教,慈濟即為力行法華經教,實踐法華經神的菩薩道場。原本不收在家弟子為徒的證嚴法師,破例開始收在家弟子時即有一個條件:要幫師父做慈善救濟,要跟隨師父做慈濟工作──「做慈濟」。「做慈濟」成為皈依證嚴法師的條件。證嚴法師成立慈濟功德會,為推行慈善救濟工作,需要人與經費,因此首要工作就是向人介紹慈濟,招募會員與勸募善款。[6]「做慈濟」的首要工作就是向人「說慈濟」以募心、募款。1983年,證嚴法師行腳台中分會時說道:

師姊為勸募慈濟連晨間運動的同伴,都不忘說慈濟,勸募慈濟[7]

1985年,法師於靜思精舍委員聯誼會中說道:

做慈濟最大的目的是為佛教,為眾生,希望將佛教精神能真正普施在人間。[8]

說慈濟」就是口說慈濟事,說慈濟菩薩道,傳法華精神。「做慈濟」就是身體力行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修持法華經教,將法華精神付諸行動。「說慈濟」、「做慈濟」成為口語化語彙。1993年,法師行腳至嘉義慈濟大林醫院預定地時說道:

慈濟到嘉義,不是為了募錢,是為募心,為轉凡夫心為佛心而來。[9]

募錢」是方便法,「募心」是出世法。在「說慈濟」、「做慈濟」特有的人文當中,為方便讓信眾有一遵循的目標,更發展成以勸募四十戶長期會員成為法師弟子的授證條件之一,進一步將募心、募款工作予以制度化。如

我現在也勸募會員,募了一百多戶,很多人看到我親切地叫「師姊」,我也很歡喜啊![10]

她想做環保,體力卻不夠。於是,她努力勸募會員,半年多就募到了五十多戶。[11]

〈隨喜功德品〉以隨喜轉教經過四十九人後,第五十人之功德來突顯法會中第一位聞法者之功德無量,是由第一位聞法者復又轉教一人,如此展轉而下。慈濟委員則是聞法隨喜後,復又募心教化四十人,每人於每戶中轉教家人隨喜參加會員。〈隨喜功德品〉是以一傳一,復又展轉以一傳一;慈濟委員以一傳四十,復又展轉以一傳四十。四十戶會員中,經過慈濟委員介紹證嚴法師事蹟,或慈濟菩薩道之後,隨順生起喜悅之心,願意進一步發心立願「說慈濟」、「做慈濟」,入法華道場,經過培訓授證成為慈濟委員,皈依法師座下者,復又直接轉教四十戶會眾。如此展轉而下,每年復又於此四十戶會員中產生新的慈濟法華委員。[12]〈隨喜功德品〉說道: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隨喜功德品〉強調勸說一人聽法華一乘道有無量功德,何況為大眾說法、何況依教實踐修行。證嚴法師也說:

慈悲如果只是掛在嘴上講,那是無法發揮效用的,必須要身體力行,將「理」付諸於事,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來。[13]

身體力行」、「付諸於事」,及「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來」,是證嚴法師弘法時經常使用的語彙,是證嚴法師的生活指導原則,也是修持法華菩薩道的表現。




[1] 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09 No. 0262p46另見「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同前書,p51
[2] 見「今明四種。一者學小乘人保執昔教聞二權二實逆耳違心不生隨喜。二者執此經猶是無常因果猶未究竟。若聞一乘之因辨有佛性一乘之果常住不滅。亦逆耳違心不生信受故不生隨喜。三者執覆相常人聞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究竟無餘了義之說。亦逆耳違心不生隨喜。四者有所得人保權執實若聞非權非實無依無得謂是斷見。亦逆耳違心不生隨喜。」《法華義疏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4 No. 1721p613
[3] 法華經大窾卍新纂續藏經第 31 No. 0614p797
[4]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0 No. 0293p844
[5] 法華義疏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4 No. 1721p613本品全名亦可為〈隨喜轉教功德品〉。
[6] 見「平日多勸募慈濟功德會解困扶危的捐款,……兩人聽後,神明開朗,即發心信佛教,同時參加慈濟功德會,並各先捐一百元,作為濟助貧民之需。《慈濟月刊》027期,p21969另見「並隨喜捐出二百元,同時發心回台北之後,將盡力為本會勸募會員參加本會,增加本會救濟力量。《慈濟月刊》070期,p51972
[7] 《慈濟月刊》206期,p81983。另見老人家從了解慈濟工作以來,即發心挺身為慈濟委員,隨時隨地不忘向人說慈濟,介紹慈濟。《慈濟月刊》211期,p181985;「我什麼都不會,只會說慈濟,悟文法師接口:說慈濟就夠了。《慈濟月刊》225期,p131985;「上人於文化中心為百餘位慈誠隊員開示,上人說:我作慈濟會作到最後一天不能作為止,說慈濟要說到最後一天不能說為止。《慈濟月刊》289期,p131990
[8] 《慈濟月刊》220/221期,p71985另見「當初我要做慈濟時,也曾說過要救世,必先救心。《慈濟月刊》228期,p51985
[9] 《慈濟月刊》318期,p291993
[10] 《慈濟月刊》466期,p642005
[11] 《慈濟月刊》501期,p1452008慈濟人「隨喜轉教」慈濟事,與世間「直銷、傳銷」有別。前者展轉推行之內容為一乘道菩薩法,攸關生生世世之解脫大業;後者展轉推行之內容為商品,以照顧個人生活為主。此外,前者是古時佛說,是出世法,後者則是近代商人所創,是世俗法。二者內容、屬性不同。
[12] 實務上,勸募四十戶的標準只是一個方便的遵循目標,每戶人數與金額則是隨緣不定。此外,亦有眾多慈濟會員發心協助委員勸募。
[13] 《慈濟月刊》265期,p10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