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靜思堂室外仰望人字形屋簷,或南北二側三疊人字屋簷,可以看到佈滿一排排暗紅色銅質浮雕,仔細觀看的話可以發現是身披飄逸彩帶、著現代服飾的人物雕像。若進入其它靜思堂門廳,在天花板下也有懸掛彩帶的暗紅色人物塑像,這些人物塑像就是慈濟現代化的飛天神像。花蓮靜思堂的飛天造像籌備起於1998年冬天,[1]完成於2000年8月,比2001年5月完成的室內「佛陀灑淨圖」早不到一年的時間。花蓮靜思堂屋簷的飛天浮雕,共有三百六十二身,分散花、奏樂、歌舞、供養、菩薩、百戲童子、伎樂童子、化生手語童子八大類,[2]其中除了有慈濟委員、慈誠、醫師、護理師、慈青等慈濟人造型外,其餘為代表世界各民族特色的現代人物造型。
飛天,大量出現於敦煌石窟內,主要的任務原是歌舞、散花、獻供寶物,為佛國仙境帶來快樂,飛舞在天空的一群天人。證嚴法師首次將飛天佈置在花蓮靜思堂外表屋簷時,將飛天衣著、形貌改成現代的慈濟人,及全球各地的現代人物代表。慈濟人物飛天更以手語的肢體語言,表達「但願眾生得離苦,大愛包容地球村」的意象,[3]花蓮靜思堂的飛天成為日後慈濟各地分支會所建築必備的造像,成為慈濟的標準佛像。
慈濟飛天主要佈置在靜思堂大廳,成為各地靜思堂道場主要的入口意象。此外,因為飛天沒有固定的造型,容易繪製,使用範圍更寬廣,應用上更具有彈性。慈濟硬體建築,除了各地的靜思堂都可以見到飛天外,其它如各地的慈濟醫院、慈濟各級學校建築也都可以見到飛天的出現;此外,慈濟各種出版的刊物、宣傳的文書,佈置的展覽上,都可以見到各種縮小的飛天插畫。
慈濟花蓮靜思堂室外屋簷一系列飛天造像的完成時間,比室內的「佛陀灑淨圖」早將近一年的時間完成。在造像的構思與準備方面,靜思堂安奉的主要佛像是在花蓮慈濟醫院籌備時便已進行,尋找與構思靜思堂佛像的時間長達二十年,期間證嚴法師對於慈濟佛陀的造像原則有許多的說明。1990年代初期,法師強調佛教不是怪力亂神,並無飛天鑽地、千變萬化之事,佛陀腳也會被刺破受傷。[4]因此,採用飛翔在空中的飛天神像是一種比喻,期待慈濟人、其他各階層、各民族的善男信女都能像飛天一樣化身到各處角落,從事淨化人間的工作,為人間帶來歡樂。說是一種比喻,不是真實存在飛天鑽地的慈濟人,是因為這些飛天造型都是現代人物,取代古裝造型的天人形象,而這些現代的慈濟人顯然不會飛翔在天空,所以是一種比喻、形容之詞,視覺上藝術欣賞的功能遠大於宗教功能的呈現。
藉由現代慈濟人不可能飛上天空的視覺上震撼,是直接對神化佛像的一種反面教材,是對傳統佛造像神化的突破,是證嚴上人提倡「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體現。現代慈濟飛天出現於慈濟花蓮、大林醫院「佛陀問病圖」之後,但完成於首幅「佛陀灑淨圖」之前,慈濟飛天對傳統造像的突破,無疑地會對「佛陀灑淨圖」的構思產生影響。[5]
年 代
|
慈濟佛像
|
佛教記事
|
1981.11
|
慈濟月刊公開徵圖興建慈濟醫院
、紀念堂等工程
|
|
1986.08
|
花蓮慈濟醫院「佛陀問病圖」完成
|
|
1993.06
|
證嚴法師使用「慈濟宗」一詞
|
|
1999.09
|
「921」賑災
|
|
2000.08
|
大林慈濟醫院「佛陀問病圖」完成
|
證嚴法師評判「八敬法」
|
2000.10
|
花蓮靜思堂362身「飛天」完成
|
|
2001.03
|
佛教界出現「廢除八敬法運動」
|
|
2001.05
|
花蓮靜思堂「佛陀灑淨圖」完成
|
|
2004.03
|
證嚴法師開始大量使用「慈濟宗門」
|
|
2004.08
|
板橋靜思堂「佛陀灑淨圖」完成
|
|
2004.12
|
「南亞大海嘯」賑災
|
|
2005.06
|
印順導師圓寂
|
|
2005.?
|
豐原靜思堂「大地之母」完成
新店慈濟醫院「佛陀問病圖」完成
|
|
2006.12
|
證嚴法師宣佈開啟「慈濟宗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