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

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法華義疏》:「法華者會一切乘同入一乘,今將明收入之義,故前辨出生,以從一法生一切法,故一切法還歸一法,所以將辨收入前明出生,是故前說出生為收入之序也。」因《無量義經》說實相、一生無量義,一生三乘、無量乘;而《法華經》說三乘、無量乘歸一乘。故先說一生無量,再說無量歸一,先說一生萬法,再說萬法歸一。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一)證嚴法師對佛經的態度與應對

()證嚴法師對佛經的態度與應對

    證嚴法師早期便致力於推動「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所謂「生活化」「人間化」的佛法,係相對空談佛法。在「生活化」、「人間化」的思想與實踐下,反應出來的是一種對不切實際「空談」行為的反動。法師提出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不只是一種理論,而是經由法師創辦的功德會在四大志業中實踐,是法師與弟子們的實修實證1985年,法師說「佛教不是光空談道理,需要由我們個個挺身出來,腳踏實地,以身示法。[1]1986年,法師在向台東慈濟委員講話時道:

佛教精神光是空口談談是起不了作用的,一定要發揮出來才可以形成一股力量。[2]

法師認為政府與民間開始重視佛教,開始肯定佛教,是因為慈濟人都是腳踏實地去做,不是空談而已。[3]1992年,證嚴法師在向弟子開示時更是慎重對空談提出叮囑:

「把佛教精神由理論化為實務,以行動取代空談,在生活中力行佛法」……上人向麻豆趕來的八位委員開示:「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行在大悲道上,不要動輒在口頭上空談佛法,切忌令人誤解佛法和世間脫節,玄妙難測[4]

證嚴法師以「不要動輒……」,及「切忌……」的口吻殷殷囑咐弟子,是否反應空談佛法現象的存在與盛行。1997年,有企業家請教法師的宗教觀,法師回答說:

我的宗教觀並不在於建設華美的廟宇,也不在佛事法會上,而是人生的宗旨和生活的教育。真正的宗教不尚空談,是教人要身體力行,從付出中體會心安的自在快樂,這才是宗教的真義。[5]

2001年,法師在慈濟台北分會舉行的中央社論壇──「談傳媒的社會功能」擔任引言人時說道:

我平日即有「三怕」:怕高談闊論、怕媒體追問、怕太正式的場面,但今天這三個怕都集合在一起了,所以覺得很緊張……。[6]

法師「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核心思想下,不斷提出在生活中以行動、身體力行代替空談、高談闊論的呼籲,即便是近代興起的「人間佛教」,法師也做了同樣的期許。2004年,弟子問「人間佛教」的精神,是否可以普遍應用?法師回答道

是的。「人間」就是人與人之間,佛法不離人間法;所謂「人間佛教」,就是要將佛陀的精神用在日常生活中,而非空談或背誦。[7]

人間佛教原本是針對傳統佛教流於神鬼化,及流於他方理想世界的時弊而來,但「人間佛教」若只是一種思潮、思想,沒有化為現實的實踐行動,這麼一來,即使「人間佛教」理論如何完備、殊勝,若只是停留在理論的階段,將使「人間佛教」步上空談佛法的泥沼。同樣的,法師本身極力推動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也是要注意避免流於空談、高談闊論。除了在佛法、佛教上的呼籲外,法師也對改善社會風氣、及追求理想做出提醒避免流於空談。法師說:「改善社會風氣,空談無益,付諸行動才是良方[8]對於追求理想,法師鼓勵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並要具體推動,不可流於空談。[9]證嚴法師從受戒完在小木屋自修半年之後,即在創辦功德會後忙碌於慈善救災等四大志業會務,是一位切切實實的宗教、社會實踐家,對於佛法的態度,首要重視的即是務實不空談的呼籲。與證嚴法師交涉,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不空談、少高談闊論是首要態度此外,處於科學發展的年代,如何看待以古印度社會為背景的龐大佛經內容?

    佛經出現於世尊滅度後的數次結集,惟由於史學考證資料的不足,對於每次結集的確切時間、經典內容等都有不同的說法。尤其在第二次結集後,開始佛教部派的分,分的結果自然造成法義上的差異與對立。做為一個虔誠信仰三寶的佛弟子,如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看待佛經。佛經內容,依造組成結構,可分佛經來源、法義、神通變化的現象、說故事的體裁、內容理解的難易度、實用性、實踐性。法師以其一貫的生活化、人間化思想,兼顧史實的考證與宗教情感的虔誠信仰,發展出對──傳統佛經及新興慈濟宗門特有的思想提供現代學佛者一個應對的方式與修行的方向。


[1] 《一九八五隨師行記》出版日期:1996/09/30
[2] 《慈濟月刊》232p271986
[3] 見「師言:大事皆從小事作起啊!慈濟一直是以人事來顯佛法,不光口頭空談佛法。如果沒有精舍中每個弟子跟我辛苦這麼多年,那有今日慈濟的成就。」《慈濟月刊》248期,p131987
[4] 《慈濟月刊》305期,p20231992另見「上人希望常住大眾牢牢地紮下『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根,確實從平面地基打起。因為慈濟的修行方式不是空談高論,而是實實在在做,慈濟的工作是引導人人將愛的種子散播出去。因此只要能夠務實,腳踏實地、身體力行,以愛來充實心地,則雖然理未言出,事已行至了」《慈濟月刊》307期,p511992
[5] 《慈濟月刊》367期,p891997
[6] 《慈濟月刊》414期,p1082001另見「『不論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都需要人品典範。』上人表示,『人品典範』不是高談闊論,是必須從內而外徹底做到的人文。《慈濟月刊》484期,p1182007
[7] 《慈濟月刊》〈人間菩薩法門〉,釋德凡,450期,p1432004
[8] 《慈濟月刊》431期,p952002
[9] 見「欲落實理想,必須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也要有不畏艱辛、克服萬難的毅力與堅持。在與兩位中學校長談話時,上人言及,理想不能落於空談,必須具體推動。《慈濟月刊》479期,p1042006另見「上人認為道理重在實用而不在深淺,能深入人心,讓善良的本性受到啟發,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只是長篇大論,卻連受高等教育的人也無法受用,只能淪為空談」二0一0年春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