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

說《法華經》之前為何要先說《無量義經》?《法華義疏》:「法華者會一切乘同入一乘,今將明收入之義,故前辨出生,以從一法生一切法,故一切法還歸一法,所以將辨收入前明出生,是故前說出生為收入之序也。」因《無量義經》說實相、一生無量義,一生三乘、無量乘;而《法華經》說三乘、無量乘歸一乘。故先說一生無量,再說無量歸一,先說一生萬法,再說萬法歸一。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2.慈濟佛像的特色 (4)女性佛像

(4)女性佛像

    慈濟佛像既然以近似證嚴法師形貌作為人間化佛像的代表,慈濟佛像呈現的自然是女性佛像。自犍陀羅開始造佛像以來,慈濟佛像是中國佛教罕見的女性佛像。早期佛經引印度早期轉輪王有超人化優良形貌的傳統,設計出許多屬於男性特徵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相,從此便從歷史真實人物佛陀的延伸,限制了理想化的佛陀生理形象。無法見頂的「肉髻相」、舌長可覆面的「廣長舌相」,便是「理想化」的「三十二相」;「馬陰藏相」、「身如師子相」、「頰車如師子相」為男性特徵。殆大乘經典出現後,出現許多女性可以自在地轉男身,女性也可以成佛的二性平衡觀點。在古時候男尊女卑、重男輕女二性極度不平等的社會,佛教大乘經典出現許多女性可以成佛的二性平權言論,實屬罕見。如《大寶積經》便提到為度眾生而現女生相:

舍利弗言:世尊,此女能轉女身不耶?佛言:舍利弗,汝見彼女,豈是女耶?汝今不應作如是見,何以故,以是菩薩發願力故,示現女身為度眾生。……說此語已,即滅女身現丈夫身。[1]

佛陀解釋此女身是由願力而來,見女身相實非女身,所見女身實是「方便之身」。[2]實際上,佛法身非男非女、無男無女,女兒身、男兒身,都是「方便之身」。此外,《華經》云:

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3]

「五障」之說主要出現於《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由佛弟子舍利弗提出,舍利弗在佛前向大眾說出女人有五障之說後,龍女當場在大眾之前變化成男子之身,並立即前往他方世界成佛,顯然舍利弗所說女人身有五障並不成立。[4]可惜《法華經》舍利弗「女人身猶有五障」此一說法卻一直被引用至今。佛經中雖有大量的二性平權記載,但是佛有「三十二相」單一性別成佛的記載更早在《阿含經》出現,並影響佛像的造像原則,導致佛像男性化、單一性別化。傳統佛像的造像原則深受佛經「三十二相」影響,歷經一千多年罕有變化,直到近代慈濟佛像出現,為佛教造像注入新的思考面向。

上人提及佛經中敘述有千人或萬人聽法,或是對佛陀身形有千或萬的描述,應是理想的境界而非實際情況,或可能是經典幾經傳譯後出現的錯誤。[5]

首先,證嚴法師界定對佛陀身形描述的性質,認為不管是有限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還是更多「身形有千或萬的描述」,都是理想化的描述,而不是現實的人間生活實際情形。法師這種態度符合「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人間化原則。欲以有限的文字敘述表達完美的佛相,是對佛相的一種限制。同樣的,以單一性別規範成佛的資格,也是對佛身的一種限制。證嚴法師的造像思想,回歸到現實的人間實際生活情況,除了以近似法師肖像的佛造相應對傳統「三十二相」的佛肖像,另一項應對傳統「三十二相」造像技術之一的,同時也是將慈濟佛像做最大程度人間化造像特徵的,便是女性佛像的出現。慈濟女性佛像的出現,在技術呈現上雖然是打破傳統佛造像藝術,合乎現今二性平權思想,但在法義上卻是對女性成佛思想的具體表達,終止佛教幾千年來缺少女性佛像的現象。如《海龍王經》〈女寶錦受決品〉敘述有佛弟子比丘向寶錦女說女身不可成佛時,寶錦女挺身與該比丘辯道,並獲得佛陀授記:

不可計劫後,當得作佛,號曰普世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曰光明,劫曰清淨。[6]

同樣,在《大寶積經》〈勝鬘夫人會〉中也有勝鬘夫人獲得佛陀授記女身可以成佛的記載。[7]《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中更是以勝鬘夫人為主角,使用一般屬於男性的「獅子吼」用法,以女身之姿從事說法,並獲得佛陀讚嘆與附囑。[8]由此觀之,慈濟女性佛像的出現並非毫無經典根據。證嚴法師一反傳統,以女性人物表達慈濟佛像,或許可以追溯到早期年輕時思想。

幾天後去買菜時,突然間紙幣、零錢掉落一地,當前嘩啦啦地掉落的那一剎那,我就知道了,……。生為女兒身,也可以成為女丈夫,觀世音菩薩不也化現女身救人嗎?修道師就說,有這樣的心,就要看我是不是有那般的毅力。自那天開始,我就覺得說一切唯心啊![9]

證嚴法師因為錢財散落地面的剎那刺激,有了女身成為女丈夫的覺悟。這種「女身成佛、成聖」的思想與傳統佛經所謂的女轉男身成佛,或女身即刻成佛──即刻成男大丈夫的說法不同。證嚴法師與啟蒙的修道法師的對話尚有:

那天我跟修道法師分享,人生為什麼一定要天天為這點小事情忙?也感覺到人生的不平衡。他跟我說一句話:「誰敎你是女人!」我說:「女人又怎麼樣?」他說:「女人哪,總是註定一生就是要提菜籃子。」我說:「男人能做的,我們應該能作得到!」上人說,從此刻開始,就一直覺得這一生不應只是為了一個小家庭提菜籃子而已。……上人說,有了這樣的想法,但是只是憤怒、埋怨也於事無補,不如自我行動,所以因緣到了,就離開家庭。……所以從那時起,說走就走,什麼都沒有帶。這也應是一種抗爭吧!但是,是單獨的抗爭,也是很溫和的抗爭,是無聲的抗爭[10]

從證嚴法師未出家時與修道法師的對談中,已經看到一種對當時傳統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抗,隱約可以看出已經種下女性佛像出現的因緣。法師稱這種反抗是單獨的、溫和的、無聲的抗爭。因此,在法師出家後面對傳統佛經許多二性不平等的言論,這種溫和、無聲的抗爭繼續延伸到女性佛像出現。20004月,證嚴法師對佛經中二性「八敬法」戒律表示:[11]

當時佛陀製訂比尼丘當向比丘行「八敬法」,是擔心女眾因小氣、自私、慾心重等習氣破壞了佛法;尤其佛陀的姨母等大都是富貴人家高高在上,但是佛陀力求平等──打破皇族和賤族身分的分別,又很擔心女眾不能適應出家僧團的生活,因此佛陀不允許女眾出家。後來阿難代為請求,佛陀最後以必須遵行「八敬法」來要求,但是她們仍然接受了,所以佛陀才允許女眾出家。「其實,佛教倡言平等,要讓人做到真正的尊敬,必須由自己內在的修養而表現於外,而非圓頂現出家相就要人恭敬。」[12]

法師認為,佛陀提倡眾生平等,「八敬法」是適應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型態,為一群原本在皇宮養尊處優的婦女破除階級觀念而制,不適用於現代。[13]20008月,大林醫院完成的「佛陀問病圖」,其中五位佛弟子之一出現近似證嚴法師形貌的比丘尼女性肖相。大林醫院的「佛陀問病圖」故首先出現一席女性弟子位置。20013月,台灣佛教出現爭取二性平權的「廢除八敬法運動」。[14]20015,首幅慈濟佛像「佛陀灑淨圖」完成,其中主體佛像亦是近似證嚴法師形貌的比丘尼女性肖相。比丘尼女性佛像,就在台灣佛教界對「八敬法」的熱烈爭議背景下,悄然於慈濟世界出現。證嚴法師的女性佛像出現,算是慈濟世界對「八敬法」議題的回應。

    慈濟佛像採用女性性別,是反映慈濟世界裡占大多數人比例的女眾弟子性別,是反映最初三十位響應竹筒募款的家庭主婦性別,並以慈濟創辦人的女性形貌為代表,作為現代的、具象的慈濟佛像。[15]從證嚴法師最大化的人間性格,及對佛經觀點的現代化詮釋,女性佛像的出現是慈濟世界自然演變的結果。慈濟世界出現女性的佛像,反映當代──現代社會現實,是當代人間佛教最重要的「現實人間」表徵。





[1]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九》(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大正藏第11冊,p555
[2] 「善男子!汝今不應問轉女身。是天女者,常於無量阿僧祇劫為眾生,故現受女身。當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實女身。」《大方等無想經》大正藏第 12 No. 0387 p1106
[3]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九冊No.262p35
[4] 上人:佛度凡夫,就要說凡夫可以堪受的法。因為女人的心就是愛欲的意念大,愛欲容易生嫉,所以在宗教的領域中會有特別限制女人的情形,但這是為凡夫說法。……所以這個是對眾生說的,為了教化眾生故說有男、女相之別;但其實,佛陀也說眾生平等,佛性人人平等無二。……上人:《法華經》說龍女轉女成男,若照經文來看,很多人會覺得很奧妙,其實這只不過是說明一種心境的轉變;不論男、女,覺悟了就平等了,這也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二00二年秋之卷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2/10/31開示日期:2002/07/05
[5] 《衲履足跡》2006,春,p123
[6] 《佛說海龍王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5冊,No. 0598p150
[7] 說此偈已。即於會中授勝鬘夫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曰普光如來應正等覺。」《大寶積經》〈勝鬘夫人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1冊,No. 0310p673
[8]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No. 353
[9] 《衲履足跡》2005..p33。另見「一女眾會員問:有人言女眾的業障比較重,是嗎?師答:不見得,個人隨業轉身,肯發心的話女人的力量也不小啊!看觀音菩薩,即常以女身化跡人身。女人的心多慈悲啊!慈悲可產生智慧,推動救世工作,因此不要輕視自己。」《慈濟月刊》214期,p141984
[10] 《衲履足跡》2007..p715
[11] ?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已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四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檢,所聞所見,當自省。五者、比丘尼不得訟問比丘僧事,以所聞見。若比丘僧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察。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當半月詣眾中首過自悔,以棄憍慢之態。八者、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大戒幼比丘僧下坐,以謙敬為作禮。是為八敬之法。」《中本起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04No. 0196p158
[12] 二000年.夏之卷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0/08/31。另見「上人續言,細觀『八敬法』的規定,對比丘尼僧團不公平,然而這是佛陀觀察當時的社會背景與人心而制;於此時代,修行者應該要相互尊重、彼此感恩。『我們要體會佛陀的用心,也要感恩阿難的慈悲。既皆為佛弟子,目標就是學佛,必定要依教奉行。』」二00八年秋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8/10/01
[13] 二00九年春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04/01
[14] 「廢除八敬法運動」發生在台北舉辦「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研討會時,由一比丘尼公開宣讀〈廢除八敬法宣言〉,及法師、學者象徵性撕毀「八敬法」條文海報的一種運動。
[15] 目前台灣的女性比丘尼人數也是多過男性比丘,經常在道場出入的信眾也是女眾多過男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