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3年太虛法師演講時便已感嘆說道:
「……一見學佛而兼行利濟眾生之事業者,便譏笑其為非真正之佛教徒,……」
「五明」者,簡單說即是: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進一步說,如《華嚴經》:
「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算、數、印、相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門。善男子!我因此故,知諸世間所有聲論、內明、因明、醫方明等文字,算數、契印、取與種種智論,亦知一切藥毒、蠱毒、和合銷解,亦能療治風癎、痟……亦能建立城邑、聚落,……亦善駕御駟馬車乘,鬪戰之法,安危進止,取捨勝負……亦善營理田農商賈,種種諸業……如是乃至真俗二諦,皆悉能知;……亦知世俗治生方法,經理資產,出處貴賤;……善男子!我復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一切方法,治內煩惱。」
內明,是宗教的、佛說的教法,是大家最熟悉的。因明,是邏輯、辯術,是為折服外道、不信服者,由於此明牽涉辯術專業的訓練,屬於少數信奉者,並不是大家熟悉的。「內明」、「因明」,偏向心性內修,謂之「內二明」。接著,聲明、醫方明、工巧明三明,是生活中具體可見的技藝與行業,偏向外在具體可徵的工藝、技術,謂之「外三明」。「外三明」就存在社會當中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大眾謀生、維持生活不可或缺的,是大眾最常見到,卻也是最容易被誤解與遭受誹謗的。《華嚴經》中提到的「聲明、醫方明、工巧明」「種種諸(事、志)業」就有:「一切藥毒、蠱毒、和合銷解,亦能療治風癎、痟」─醫療、「建立城邑、聚落」─營造、建築、「善駕御駟馬車乘,鬪戰之法,安危進止,取捨勝負」─交通、國防軍事、「田農商賈」─農民、商人。古代社會行業類別簡樸,對照今日科技昌盛的現代化社會,現今的百工百業也都是古代「外三明」之延伸。慈濟大愛電視台、廣播電台、出版業,甚至是慈濟創作的無數歌曲、手語劇,顯然是屬於「聲明」。其次,慈濟醫學院及多家慈濟醫院,更是直接就是「醫方明」。此外,慈濟人文創作推動的環保碗筷、香積飯、寶特瓶衣衫、福慧床桌椅等,都是「
工巧明」的發揮。
然而,批評這些現代「五明」為何屬於謗法、誹謗三寶呢?尤其是「外三明」,是所謂的「世學」、「世間法」「世俗法」─世諦、俗諦,為何在學佛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呢?為何是成佛之道重要的一環呢?除了《華嚴經》提到「五明」之外,其他佛經、菩薩論書更是積極評價「五明」。如《菩薩地持經》:
「一切世間工巧業滿足。得無量三昧」
《解深密經》:
「如實了知世俗諦義,謂於五明處」
《金光明最勝王經》:
此外,諸大菩薩所造論書,有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的《瑜伽師地論》:
無著菩薩著,唐玄奘譯的《顯揚聖教論》:
另無著菩薩著,唐波羅頗蜜多羅譯的《大乘莊嚴經論》:
唐代除了翻譯出諸大菩薩論書,唐代及後代祖師大德們也積極賦予五明崇高的神聖地位,如智周撰述的《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
唐窺基撰《因明入正理論疏》:
唐神清撰、慧保注《北山錄》
「釋氏子內審諸己。於進修之門。可學而不學。可知而不知。結以不學無知之罪也。西域所學。總有五明。……凡此諸書在異域。法俗通學。」
宋延壽《宗鏡錄》:
玄奘立,延壽造,明明昱鈔《三支比量義鈔》
……………………………………
附錄
一、太虛法師民國13年鎮江佛學研究會演講摘錄
「中國雖代有高僧名士相繼輩出,說法玄妙,理論深幽,然考其平昔修行,不外觀輪迴苦求脫生死而求自利,無非乘羊鹿等車而出火宅。若真正發菩薩心、乘大白牛車入生死海而度眾生者,即求之古德亦猶希焉!類皆口說大乘圓頓之教,身行小乘偏權之行。嗚呼!印度佛教大乘不揚,小乘熾盛;流傳中國,雖漸有闡大乘教理者,而實行大乘之行者!一若晨光熹微之星斗了了可指也,餘皆以小乘自利為天下範。以是沿習成風,一見學佛而兼行利濟眾生之事業者,便譏笑其為非真正之佛教徒,殊不知此正是大乘即俗即真之妙行也!」
《太虛大師全書 第二編 五乘共學》〈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p.184~p.192。
二、對於太虛法師「類皆口說大乘圓頓之教,身行小乘偏權之行」思想,印順法師直接以白話解說為:「說大乘教,行小乘行」
「民國二十九年,虛大師訪問南方佛教國家回來,曾說了這樣的一段話:『中國佛教所說的是大乘理論,但卻不能把他實踐起來。……我國的佛徒,都是偏於自修自了。……說大乘教,行小乘行的現象,在中國是普遍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