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宇宙大覺者
「宇宙」一詞早出現於《莊子》:「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對於「宇」、「宙」分別之意義,《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又如《三蒼》:「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所謂「上下四方」即是東、西、南、北方四個方位加上、下二個方位共六個方位,是空間的總稱。「宙」是過往、古往、現今、未來,是時間的總稱。「宇宙」一詞即是泛指時間與空間的總稱。「宇宙」一詞少用在傳統三藏經典上,但是在高僧大德釋經論、佛史傳等有大量使用。如馬鳴菩薩造《佛所行讚》偈曰:
今慈濟佛像以層層透明千萬佛身為景,集萬佛攝於一尊:「宇宙大覺者」,是以吾等佛子亦稽首歸依禮敬:
「南無宇宙大覺者法身佛」
「慈濟宗門的佛像跟傳統的不一樣。創作人唐暉從一九九四年開始設計,直到二00一年才達到上人的理想,因為上人希望,我們的佛像是能夠表達『人間佛教』理念的『現代佛陀』。
如今,在全球慈濟聯絡點都可以看到『佛陀灑淨圖』:立於宇宙間的佛陀,後方疊影重重的無數分身佛,代表著十方諸佛,佛佛道同,於娑婆宇宙間遍灑甘露。佛陀心疼蒼生多苦難、不忍地球受毀傷,默默憐視著地球,陪伴、膚慰、灑淨人間。慈濟的佛像,所表達的正是全球慈濟人淨化人心的共同目標。
平面佛像費時七年才完成,立體佛像也歷經了無數次的試製與修正,才讓上人點頭,而
我們也有了這座晶瑩剔透、清淨無染的琉璃佛『宇宙大覺者』。」《慈濟月刊 490期》〈宇宙大覺者〉
唐澄觀著《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前之總如一雲之滿宇宙。此之圓如和香之遍一室。」新羅元曉著《彌勒上生經宗要》:「天地不能載其功。宇宙不能容其德。」唐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遊八綋,窮玄理,廓宇宙以為志。」
「宇宙」語詞雖少在經論上使用,相對於三藏經典泛指一切空間與時間時則有「十方三世」一詞。佛教所說「十方」,係指「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位加上「上、下」二個方位共十個方位,也是泛指一切空間總稱。「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泛指時間的總稱。可以說,「宇宙」一詞在佛經上的意義即是以簡單的數字呈現的「十方三世」語詞。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如一切法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遍觀十方三世等法。」《大方廣佛華嚴經》:「以得見佛神通力故,悉能遍入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眾生心中。」《佛說寶雨經》:「總以如是十方三世盡虛空際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微塵數等。」
「大覺者」,佛教用語,如《大寶積經》偈讚曰:
何謂「大覺者」?訶梨跋摩造,《成實論》偈讚:「佛為大覺者 是名最吉祥」。此大菩薩論著明白說道「佛為大覺者」。彌勒菩薩著,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又說:「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名大覺者。」《釋摩訶衍論》:「謂大覺者已到彼岸。遍知一切無量眾生。一心流轉作四相故。」復次,祖師大德唐道宣撰《廣弘明集》也說:「夫佛陀者。漢言大覺也。」又何以說「大」?宋子璿錄《金剛經纂要刊定記》解釋道:
是以慈濟佛像,特於「大覺者」語詞之前,冠以讚嘆之詞「宇宙」,以縮簡佛經使用之「十方三世」,證嚴法師名之為「宇宙大覺者」。蓋在今日,藉科技昌明,已能深入觀察、觀測宇宙之各種生、住、異、滅等天文現象。因此科學文明的實際觀測,愈能瞭解宇宙之浩大、巨大,及我輩之渺小。集此天文學識更形成今日之「宇宙觀」。佛典世紀經對於各大千世界的天文記載,即是現代所說的「宇宙觀」。對於古代「宇宙」限於眼識所及偏於抽象,今之「宇宙」透過科技實測,及種種影像技術,是實實在在具體地看到「宇宙」之浩瀚、巨大。因此,「宇宙」一詞被證嚴法師取來讚嘆世尊之智慧功德。以現今科學文明對「宇宙」之重新觀測與印證,「宇宙」一詞更能突顯佛陀與現代文明的融合。2010年《慈濟月刊528期》記載:
「上人指出:『佛陀是宇宙大覺者,雖然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只要發心、用心,依循佛法軌道精進前行,就能去除無明,漸漸回歸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
2011年《慈濟月刊535期》: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多年前已透徹宇宙道理,也了解人體小乾坤生理運作,以及世間有形之物的成、住、壞、空循環。現代科學已一一印證佛陀所言,故尊稱佛陀為『宇宙大覺者』。」
2011年《慈濟月刊539期》:
「佛陀除了『應供』,十號中的『正遍知』,是指佛陀已證無上正等正覺,徹知宇宙萬理,是宇宙大覺者。」
佛經中廣泛使用「十方三世」一詞,主要用法是與佛名併用,作為形容浩瀚無邊、巨大、偉大等讚嘆諸佛使用。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住經》、《文殊師利發願經》眾經說: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寶積經》、《大般涅槃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維摩詰所說經》、《坐禪三昧經》眾經說:
此外,佛經中「十方三世」經常與禮敬歸命、歸依、南無使用,如《金光明最勝王經》說: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又如《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南無十方三世佛。」《大方等陀羅尼經》:「南無十方三世無量諸佛。」唐善無畏譯《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歸命十方三世佛」,工布查布譯《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歸依十方三世一切如來。」
以是吾等佛子亦至心禮敬:
「南無十方三世大覺者」
「南無宇宙大覺者」
「歸依宇宙大覺者」。
復次,昔宋施護譯《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以偈讚曰:
2001年《慈濟月刊420期》:
「上人再次就『佛陀灑淨圖』說明,佛陀在宇宙之間,教人將沛然愛心充塞於虛空中,也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陀身後有重重疊疊的佛,表示三千大千世界諸佛,所宣揚的精神、理念都是無私的大愛,所以從十方回歸一尊,大家同心協力,一起來淨化、膚慰地球。」
《慈濟月刊》
期 別
|
內 容
|
2001年420期
|
「上人再次就『佛陀灑淨圖』說明,佛陀在宇宙之間,教人將沛然愛心充塞於虛空中,也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陀身後有重重疊疊的佛,表示三千大千世界諸佛,所宣揚的精神、理念都是無私的大愛,所以從十方回歸一尊,大家同心協力,一起來淨化、膚慰地球。」
|
2007年490期
|
「慈濟宗門的佛像跟傳統的不一樣。創作人唐暉從一九九四年開始設計,直到二00一年才達到上人的理想,因為上人希望,我們的佛像是能夠表達『人間佛教』理念的『現代佛陀』。
如今,在全球慈濟聯絡點都可以看到『佛陀灑淨圖』:立於宇宙間的佛陀,後方疊影重重的無數分身佛,代表著十方諸佛,佛佛道同,於娑婆宇宙間遍灑甘露。佛陀心疼蒼生多苦難、不忍地球受毀傷,默默憐視著地球,陪伴、膚慰、灑淨人間。慈濟的佛像,所表達的正是全球慈濟人淨化人心的共同目標。
平面佛像費時七年才完成,立體佛像也歷經了無數次的試製與修正,才讓上人點頭,而我們也有了這座晶瑩剔透、清淨無染的琉璃佛『宇宙大覺者』。」
|
2009年506期
|
「佛陀在世時,沒有畫像,更沒有現代攝影技術,後世人難知佛陀形貌;歷代造佛像者,多以供養人的形象畫佛、塑佛像。
陶塑藝術
上人表示,佛性無所不在,歷代佛像造型多類似當時人的形象。『佛陀在人間成佛。慈濟宇宙大覺者佛像,傳達的是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心。』」
|
2010年 525期
|
「師徒們在夾層會客室談心,上人在沈文振師兄的請求下,就佛陀『毫眉放光』開示:『那是一種比喻,代表亮麗。『光』是沒有瑕疵的人生,比喻佛陀的德行。佛陀以德降伏眾生,眾生看到他,便會很自然地感覺光明,內心充滿善念。』
但是,上人強調,『光』是做出來的;不做,無法有真正的體悟。上人以眼前的『宇宙大覺者』為例,說想太多就是執著:『牆上有光。光是來自於牆?佛像?還是來自於電?電是來自於電力公司,如何發電?再一直追下去,摸不到、觸不到。所以,做就對了,法喜就是所得。』」
|
2010年528期
|
「上人指出:『佛陀是宇宙大覺者,雖然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只要發心、用心,依循佛法軌道精進前行,就能去除無明,漸漸回歸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
|
2011年530期
|
「『建設靜思堂,並非蓋寺廟,而是用於社會教育,是人間菩薩道場。』上人表示,慈濟佛像也和傳統佛像不同,是『宇宙大覺者』形象。」
|
2011年532期
|
「佛陀和一般人一樣,經歷生、老、病、死;不同的是,他覺悟了宇宙人生的道理,是宇宙大覺者。上人表示,要將佛陀『聖化』而非『神化』。」
|
2011年535期
|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多年前已透徹宇宙
道理,也了解人體小乾坤生理運作,以及世間有形之物的成、住、壞、空循環。現代科學已一一印證佛陀所言,故尊稱佛陀為『宇宙大覺者』。」
|
2011年539期
|
「佛陀除了『應供』,十號中的『正遍知』,是指佛陀已證無上正等正覺,徹知宇宙萬理,是宇宙大覺者。」
|